7月12日,易趣網母公司上海盈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,由于調整運營策略,決定停止易趣網絡平運營。即至2022年8月12日,易趣網將關閉網站所有商品、商鋪的交易功能,關閉易趣網用戶注冊、登錄、充值功能,關閉網站服務器。
公開資料顯示,易趣網是中國第一家C2C網站。創始之初,邵亦波和譚海音是僅有的兩名員工。公司在創立一年后,很快發展成為中國最大電商網站,但在ebay全資控股易趣之后又迅速沒落。隨著阿里巴巴的成立及迅速搶占市場,外資控股的易趣網逐漸邊緣化。
從中國淡出的外國電商并不只有易趣一家,在此之前,亞馬遜同樣也宣布退出中國市場。但易趣的退場,也鳴響了外資電商在國內市場進一步潰敗的喪鐘。
初代“電商一哥”
公開資料顯示,易趣網成立于1999年,是中國第一家C2C網站。在PC互聯網時代,易趣網作為C2C模式的首創者,在創立初期便受到極大關注。2003年6月,eBay以1.5億美元全資控股易趣,易趣網也從中國電商轉為“外資”電商。其創始人邵亦波也因易趣網而賺到了第一桶金,之后陸續投資了寶寶樹、獵聘、找鋼網等項目,現任經緯中國創始合伙人。
從交易數據來看,在網站建立2個月內,其注冊用戶就增至4萬,交易額突破1000萬元。一年后,易趣網成為當時國內第一大電商網站,彼時不少70后、80后們的第一筆網購交易,就來自于易趣網。
在收費模式上,與現行電商網站商家免費入駐,營銷推廣模式不同,被eBay收購后的易趣,采用的是美國模式,會收取商品登錄費、粗體顯示費和商品推薦費。除此之外,若商品交易成功,平臺會按照成交金額收取0.25%到2%的費用。雖然在美國,該模式受到了用戶的認可,但并不意味著在當時消費水平偏低的中國,同樣的收費模式便可以走通。
易趣的沒落之路
易趣作為國內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電商網站,固然可以作為先行者獲取一些先期優勢,但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環境中,如果沒有根據市場和用戶情況作出合理調整,顯然會走向沒落。
如晚于易趣網4年成立的淘寶網,為了快速積累商家資源,允許商家免費入駐,并根據自愿原則進行營銷推廣。與之相比,淘寶網雖然時間上較為后發,但針對易趣網的后發優勢十分明顯。
一位易趣網前用戶,同時也是互聯網從業者李飛向《科創板日報》記者表示,易趣網與同期互聯網廠商相比,是十分“體面”的,而體面的代價,則是會在諸多環節花費額外成本,而這與普遍粗放發展的早期互聯網環境格格不入。
他以賬戶注冊的例子告訴《科創板日報》記者,在2005年左右,他與同學同時注冊了易趣網的賬號,彼時易趣網已經被收購。
而在數天后,他在傳達室里收到了來自易趣網的紙質信函,用以確認賬戶真實性。他向《科創板日報》記者描述,在當時塞滿“非主流”信封的傳達室里,兩封印有ebay標志的信函顯得十分商務范。
“給我電子商務第一次實感的網站,就是ebay。”李飛告訴《科創板日報》記者。但很明顯,實體用戶確認信函,只是易趣各項成本支出的一部分,而這些成本環節過多,則會拖累易趣網的發展速度。
易趣顯然認識到了上述問題,在2006年,易趣與國際貿易支付工具paypal合作,免除所有服務費用,但為時已晚,在當時的互聯網領域,淘寶已經全面鋪開。
速途研究院長丁道師則向《科創板日報》記者坦言,跟易趣網同時期的電商網站,如雷軍創辦的卓越網,最終的命運幾乎都被外資收購,所以亞馬遜中國網站,實際上在十幾年前,也是作為中國的卓越網而存在。
但在二十幾年后的2022年,無論是亞馬遜中國,和宣布關停的易趣一樣,都作為外資電商在中國的代表淡出了主流視角,僅僅在宣布退出時發出了一些光亮。易趣網的關停公告在7月12日已經發出,但在接近半個月后才有媒體發出相關報道,即是最好的佐證。
“洋品牌”本土化改造仍在路上
《科創板日報》記者登陸易趣網站發現,僅就網站UI來看,其設計理念仍然停留在10年前,在數碼分類一欄中,仍然不乏中國十幾年前流行的MP4、MP5等過時產品,及諾基亞、HTC等已經在中國市場份額極少的手機品牌。
同時,如果點進上述提及的品牌鏈接,等待記者的并非品牌官方店,而是“500 Internal sever Error”字樣的頁面,很顯然,上述鏈接已經多年無人打理,“年久失修”成為了易趣網站的常態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商分析師向《科創板日報》記者表示,如今國內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然觸頂,淘寶、京東等電商網站已轉入存量競爭階段,若想在該階段的中國市場贏得一席之地,很明顯對于外國互聯網廠商,或者外國品牌提出了新的要求,須以更加“真誠”的態度來完善改造自身的業務,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中國市場環境。